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0607001
课程名称:口腔解剖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总学时数:80 理论学时数40 实验学时数40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四年级
开课所在院系教研室: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教研室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本学科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和促进发展。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口腔课程的前提。
口腔解剖生理学尚属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口腔医学桥梁课程,也是对口腔医学生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口腔医学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由于学科的互相渗透,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已超出它的传统范围,从宏观到微观,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口颌系统 ”概念的提出,即将咀嚼系统及其有关组织看作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功能整体。口颌系统中任何部分出现功能与形态的改变都会导致其它部分产生反应性变化,从而出现连锁反应。牙齿是口腔医学临床工作中涉及最频繁的器官,对牙与颌的研究,从牙合架到动物,到人体,牙合除了直接影响牙齿支持组织外,口颌系统的其它病症如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征、头肩部疼痛等都源于牙合的问题。因此,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师对口腔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础。
三、课程概述
本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讲授绪论、牙体解剖生理学、牙列、牙合与颌位、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与口腔颌面部有关的头部局部解剖、口腔功能共八章。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教学吸引力。实验课主要培养动手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 理论授课顺序及学时数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第一章:绪论 |
1 |
2 |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
10 |
3 |
第三章:牙列、牙合 与颌位 |
6 |
4 |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一节 骨 |
2 |
5 |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 |
2 |
6 |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三节 肌 |
2 |
7 |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四节 唾液腺 |
1 |
8 |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五节 血管 |
3 |
9 |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六节 淋巴结和淋巴管 |
1 |
10 |
第四章: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 第七节 神经 |
2 |
11 |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第一节 口腔局部解剖 |
4 |
12 |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第二节 面颈部局部解剖 |
2 |
13 |
第五章: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 第三节 颈部局部解剖 |
2 |
14 |
第八章:口腔功能 |
2 |
|
合计 |
40 |
(二) 实验授课顺序及学时数
序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类型 |
是否书写实验报告 |
学时 |
1 |
实验一:牙体测量与外形观察 |
综合性 |
是 |
4 |
2 |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
综合性 |
是 |
4 |
3 |
实验三:上颌尖牙的雕刻 |
综合性 |
是 |
4 |
4 |
实验四:下颌第一磨牙的雕刻 |
综合性 |
是 |
4 |
5 |
实验五:辨认离体牙 |
综合性 |
是 |
4 |
6 |
实验六:上颌前牙蜡牙冠的雕刻 |
综合性 |
是 |
4 |
7 |
实验七:上颌磨牙蜡牙冠的雕刻 |
综合性 |
是 |
4 |
8 |
实验八:下颌磨牙蜡牙冠的雕刻 |
综合性 |
是 |
4 |
9 |
实验九:口腔颌面部骨及相关颅骨 |
综合性 |
是 |
4 |
10 |
实验十:口腔颌面、颈部系统及局部解剖 |
综合性 |
是 |
4 |
合 计 |
40 |
四、教学目标
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牙、牙合 、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诸部位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口腔功能等,并结合临床应用加以阐述,并将国内外有关的最新进展扼要地加以介绍。从而为学习其它口腔基础课程和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备课,制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在实践操作课尤为重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向以及每次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尽量使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努力向学习目标奋进,尽可能地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达到自主学习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递进性地达到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要求;通过此门课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类各个牙齿的解剖形态特点,口腔、颌面部、颈部的解剖形态结构知识,掌握颌面颈部的重要器官的位置及毗邻,从而为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及口腔正畸学等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循序渐进地达到培养一名合格的口腔科医生的最终目标。
五、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大班理论讲授、小班实验、讲授与观察标本、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大纲内容。
口腔解剖生理学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以实习,实习以学生自己观察,配合示教、总结和讨论的分段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各器官的位置和主要的形态结构,实践考核发现学生可以通过较短的实习达到教学目的和预期的效果,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1、从培养新型医 师的目标出发,让学生认识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实际应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不能仅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解剖形态 、应用解剖 ,而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口腔医院,介绍口腔解剖生理学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及意义,组织学生相互进行腔常规检查,既让学生认识 口腔解剖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结合理论课,学习临床牙位记录又让学生亲身体验 口腔科医师的工作体位和姿势及正确掌握口腔操作并非易事。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断地充实自己,对一些纵深和前沿的学科问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从而形成一种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修订,避免教与学相脱离的教学模式。
3、注重实践性教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具有实验内容多,操作技能要求高的特点。教师必须想方设法,精心设计实验,有效地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在实验内容上立足于经典实验结合现代研究动态,尽可能创造条件搞好实践性教学。例如雕刻牙体实验,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牙体解剖知识的验证,而且是对学生操作潜能的综合测评。将操作难点和局部动作分解,必要时进行反复示教和分组示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和动作要领。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巡回和观察,对一些操作技能较差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心和个别辅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倡多学多做,发挥其创造思维潜能,组织学生相互观摩,相互讨论,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间题。此外,除了对理论课进行考试外,还必须对实验课、实践技能进行测试,引导学生重视实践。
4、以问题为中心,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在讲授牙体解剖形态及临床应用后,让学生通过辨认大量的离体牙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辨认中总结归纳各个牙形态之间的区别,提出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情况加以总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增加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口腔解剖理论的掌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充分利用挂图、幻灯、录像等手段外,还可采用“模拟头颅 ”、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中的抽象理论、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和具有实体感,切实有效地开展多媒体教学,节约上课时间,且形态更加直观准确。
(二)学习策略:
本门课程是口腔本科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应当在课前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要做好听课笔记,不明白的地方作标记,课后及时复习,消化课上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课后善于总结,如复习上颌骨可从其位置、形状、分部、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临床应用加以总结;也可采用横向法进行总结,如比较诸切牙的异同点;亦可采用“抓一点带一串”的抓关键点的方法进行总结,如抓住面侧深区的翼外肌来识别该肌浅面、深面、上缘、下缘和两头之间穿出的神经、血管。在期末考试时有目标地复习授课老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从容应对考试。实践课是根据理论课授课内容,相应安排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课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因此针对每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应做好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动手,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总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总的目的是使内容系统化,找出共性、个性和中心线索,抓住关键,为记忆打好基础。
实验课的学习时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如经过雕牙、尸体解剖、观察标本、模型、X 线片及教学多媒体等进行学习。通过反复观察和不断实践,要善于由局部联系到整体,从而建立“立体感”;由浅入深逐层剖析,从而建立“层次感”;由表面观察联系到内部结构,从而建立“透视感”;由固定标本联系到活体,从而建立“活体感”。通过上述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及时复习,多加强化,才能不至于忘记。在期末考试时有目标地复习授课老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从容应对考试。
六、学习机会
本门课程在大学四年级7学期开始学习,前期所开设的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七、评价方法
采用日常考勤(5%)+平时考核(15%)+期中考核(20%)+期末考试(60%)四项综合评定。
1、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2、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3、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课程学习资源
网址:/
(一)教科书
[1] 何三纲.《口腔解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年8月 第8版
[2] 王美青.《口腔解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4月 第7版
[3] 皮 昕.《口腔解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4月 第5版
[4] 皮 昕.《口腔解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2月 第5版
[5] 赵士杰 .《口腔解剖生理学》.北京:北大医学出版社
[6] 北医口腔医学系.《牙合学资料》.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二)参考书
[1] 王嘉德.《口腔医学实验教程附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 第3版
[2] 马 莉.《口腔解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1月 第1版
[3] 李晓箐.《口腔解剖生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3] 韩 科.《牙合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九、课程负责人 付颖
联系方式和邮箱:E-mail lykqf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