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口腔修复学的定义是用人工装置(artificial device)恢复各种缺损牙、缺失牙及其软硬组织和颌面部各种缺损并保持其生理功能的一门临床医学。口腔修复学任务是研究口腔牙、颌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及畸形的病因、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第二章 临床接诊
临床接诊是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后,针对主诉,通过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明确病因,制定并逐步完成治疗方案的过程。按照治理程序可分为初诊、复诊和复查三个阶段。临床接诊能力的培养要求医生不仅应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
第三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牙体缺损是口腔医学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充填的方法进行治疗。当牙体缺损严重,充填不易成功或需要达到更高的美观要求时,应采用修复治理的方法,牙体缺损的修复采用人工制作的修复体来恢复缺损牙的形态、功能、美观。常用的修复体有全瓷冠、嵌体、桩核冠等。
第四章 牙列缺损的固定局部义齿修复
本章主要介绍了牙列缺损,是指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其常见病因:包括龋病、牙周病、根尖周病;此外还有颌骨和牙槽骨外伤、颌骨疾患、发育性疾病等。需要学生多了解牙列缺损后的影响、修复的原则和方法并熟悉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第五章 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本章介绍可摘局部义齿,RPD是利用天然牙、基托下黏膜和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形态,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第六章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全口义齿概述,牙列缺失后口腔组织的改变、无牙颌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的分区,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无牙颌印模和模型,全口义齿的结构和基托范围、辅助固位方法,颌位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颌位关系的确定、记录和转移,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和排列,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全口义齿的平衡牙合,全口义齿的美学,全口义齿试牙、戴牙、戴牙后常见问题及处理。
本章要求掌握无牙颌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及分区,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取无牙颌印模的原则和方法,全口义齿的结构和基托范围、辅助固位方法,记录颌位关系的重要性,确定、记录和转移颌位关系的方法,全口义齿人工牙的选择原则,排列全口义齿人工牙的原则和方法,全口义齿牙合平衡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及影响固位的因素,增强固位的方法。
本章要求熟悉牙列缺失后口腔组织的改变,确定髁导斜度,切导斜度的方法,全口义齿试牙、戴牙、戴牙后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本章要求了解全口义齿美学的重要性,影响全口义齿美观效果的因素,全口义齿的修理与重衬。
第七章 种植义齿
种植义齿是将替代天然牙的种植体植入颌骨,获取类似于牙固位支持的修复体
第八章 其他口腔修复治疗
附着体义齿(denture retained by attachment)是以附着体为主要固位形式的可摘局部义齿或固定-活动联合义齿。附着体(attachment)通常由阴性和阳性两部分结构组成,其一部分与基牙或种植体结合,另一部分与义齿的可摘部分结合,为义齿提供良好的固位,稳定和美观效果。
覆盖义齿(overdenture)是指义齿基托覆盖在天然牙、已治疗的牙根或种植体上,并由它们支持的一种可摘局部义齿或全口义齿。被覆盖的牙或牙根称为覆盖基牙。覆盖基牙的保留可以有效的阻止或减缓剩余牙槽嵴的吸收(resorption of the residual ridge,RRR),同时也增强了义齿的固位,支持与稳定。
随着预防牙科学(preventive dentistry)的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高质量的修复体,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显著地提高了牙及残根、残冠的保存率,从而减少了佩戴全口义齿的可能性,使覆盖义齿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
颌面赝复学(maxillofacial prosthetics)是口腔修复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口腔修复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工材料修复难以用自体组织和外科手术方法重建患者颌面部缺损的一门学科。
因肿瘤、创伤以及先天因素所造成的口腔颌面部缺损,一部分可以通过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的方法如植皮、植骨或皮瓣转移等进行修复,恢复或部分恢复患者的容貌及丧失的功能。由于头面部器官的特殊解剖形态及组织结构,许多口腔及颌面部缺损,如眼球缺损、眶缺损、颌骨缺损等,难以采用外科方法及自体组织进行修复;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可以采用手术修复,而患者的身体状况却不能忍受多次手术,因而许多口腔颌面部缺损仍需采用人工材料的赝复体进行修复。颌面缺损修复根据其缺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颌骨缺损修复和颜面部缺损修复两大部分,前者重在恢复其功能,而后者则重在恢复其容貌,或同时兼顾功能及容貌。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s)的修复治疗是牙周病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修复治疗方法来改善牙列中患牙的松动、移位和牙周创伤,以及咀嚼无力等症状,维持牙周病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牙周病修复治疗的远期效果与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密切相关,在修复治疗前必须遵循牙周病基础治疗的原则,应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周炎症和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在修复治疗后应给予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在复查中如发现问题应做及时处理。
牙周病修复治疗的方法有调牙合、正畸矫治、夹板固定等。其目的是:调整咬合,消除因咬合引起的牙周组织创伤,减轻牙周支持组织的负担;固定因牙周炎引起的松动牙,将牙合力重新分配,控制病理性松动和移位,使牙周组织获得生理性休息,为牙周组织愈合创造条件;提高咀嚼效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改善全身健康状况。
第九章 口腔修复的数字化技术